| |
地震中丈夫给待产妻子深情一吻的主人公找到了
这是一张地震当天拍摄的图片,据说发生在成都市锦江区妇产科医院,照片中的丈夫给了妻子深情的一吻,让危难中的这一瞬充满着温情和希望。这对爱人是否已经迎来了小生命的诞生?他们是谁?是否平安呢?带着疑问央视《大家看法》记者找到了成都市锦江区妇产科医院。
听说了记者的来意后,工作人员找出了地震当天的产妇登记册。“就是丈夫亲吻妻子的那个,有个叫廖梅的,还有叫于琴的,可能不是在我们院,我们正在地震的时候没有生,转移之后人墙里面生了几个,围着布又生了几个。”段医生是医院的门诊科主任,从地震那天开始她一直在医院里忙碌,但这张照片中看不到医护人员的脸,丈夫和妻子也都是侧面形象,所以她对这张照片的内容并不熟悉,也不知道是谁拍摄的,更不能确切的说出照片中的产妇和丈夫的名字,是不是在他们医院出生的。但她答应帮助查找一下。
医护人员通过查找证实,照片中的产妇名叫廖梅。是在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左右做的剖腹产手术,母子平安,目前已经出院了,段医生按照登记的地址给产妇打了个电话。找到了照片中的主人公,但产妇的丈夫却对是否接受采访的事情很犹豫,打算同妻子商量一下。医生:“当天情况还是很紧急的,我们临时转移产妇,到大街上的地震棚里,公交公司还给我们出了三台大客车。”
妇产科医院的医生回忆说,地震当天他们医院共出生了十几个新生儿,廖梅是其中最惊险的一个,地震发生前由于产妇身体状况不好,就被紧急送进产房待产,正准备做手术时就突然遭遇了大地震,引起众人关注的照片就是在那一刻被人拍摄的,当时医护人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将廖梅和其他产妇从楼梯抬到安全地带,两个小时后,产妇了腹中的婴儿生命垂危,医护人员又冒着强烈的余震,将廖梅送进手术室。医生:“当时墙壁在扭曲,以为自己就要死在里面了,但是还是没有想那么多,赶快救病人。”
2008年5月12日下午5点55分,一个新的生命就在地震的余波中啼哭着来到了世界上,他不知道,为了他的出生,爸爸妈妈和医生们要冒多大的风险,也不知道,他的第一个家就在临时搭建的抗震棚里,更不知道,当时还在肚子里的他不仅对爸爸妈妈,更对许多陌生人来说都是危难中孕育着的希望。这一家三口现在还好吗?按照事先的约定,记者又一次拨通了廖梅丈夫孙先生的电话。孙先生:“如果我的实情对社会有意义的话,我愿意接受采访。”《大家看法》记者随后赶往位于成都市新南小区的一栋普通居民楼,廖梅的家就在那里。
廖梅夫妇带着孩子出院已经五天了,几天来,他们一直沉浸在劫后余生和喜得贵子的喜悦之中。他们都谈起了后来被广泛关注的深情一吻。丈夫:“我当时也帮不上什么忙,就作出了那样一个动作,没有多想什么。” 妻子:“当时害怕医生跑了,那个时候自己逃命很正常。当时我紧紧握住老公的手,她的吻给了我很大的安慰。”
丈夫孙春划今年26岁,是当地一家网络公司的职员,妻子廖梅比他小一岁,他们是大学时的校友,两年前幸福地结合了,他们没有想到生孩子的时候会遇到大地震,更没有想到丈夫危急时刻的一个举动能够在大灾之后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丈夫:“我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可能是灾难之中这种温情的东西能够传达一种力量。。。一种希望。”出院的这段日子依然余震不断,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那天剖腹产刚刚六天的廖梅竟然一个人抱着孩子步行了两公里躲到安全的地方。平时的时候她也很关注有关地震的报道。廖梅:“我边看边流眼泪,我妈不让我看,我说我要看嘛,尤其是那天赈灾义演的时候,流了很多眼泪。他们就再也不让我看电视了。”
早在孩子出生之前,夫妇俩就给孩子起好了名字,叫孙奥翔,因为今年恰逢奥运年,他们想象着自己的孩子张大后跑得像刘翔一样快,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生产过程后,他门又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叫地震子,为的是让孩子记住这场灾难,充满希望的迎接新的生活。
汶川相册——他们是谁?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人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了抗震救灾中,这些身影,深深感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为此,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栏目联合搜狐网、中国摄影家协会推出特别策划“汶川相册——他们是谁?”,如果你认识他(她),欢迎提供线索,发表感言,讲述他(她)的故事,让我们一同分享、传递这份感动和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