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全气囊如何保安全?
为什么有的时候汽车被撞非常严重了,但气囊却没有打开?为什么有时没有任何碰撞,安全气囊却会爆开呢?汽车在上市前又是怎样检测气囊安全性的呢?记者来到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
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对气囊的检测是汽车安全性检测中的一项内容,它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零部件来检测,而是要在装车后利用碰撞试验对一辆汽车完整地进行检测。在碰撞试验室,我们看到了一辆上市汽车“安全性能一致性检测”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一辆汽车在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它将与固定的钢性墙体发生正面碰撞。这时我们可以看到,车的前端已经毁损和变形,在碰撞的瞬间,驾驶员前面的气囊及时打开,气囊爆开时的烟雾还在弥漫。专家正是通过车体钢板的变形情况和气囊是否打开等因素,来判断汽车的安全性能是否合格。
专家告诉记者,我国现在还没有安全气囊起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只有汽车厂家各自的企业标准。试验室对新车气囊合格性的检测会因各个企业的标准不同而略有不同,但也有一定的参照标准。
以汽车正面碰撞钢性墙为例,无论各个企业标准如何要求,都必须达到:汽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行驶时,一旦发生碰撞,气囊不允许爆出;时速达到15到25公里,气囊爆与不爆都属正常,时速超过25公里,气囊必须爆出。
为了保证气囊装车后的合格性,除了正面碰撞,实验室还会进行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实验室白鹏专家:一个气囊匹配下来,得将近20辆车的实车碰撞试验,可能还要做几十次的台车试验,每个车型的气囊匹配要做大量的工作。
经过试验室的严格检验,符合碰撞要求后,装有安全气囊的汽车才可以上市销售。但是,在河北、天津、四川、辽宁、江西等省市,记者了解到,危机时候气囊不开、没有危险的时候气囊自行打开的情况却屡有发生。河北省消费者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以来,他们已经接到了多起有关汽车安全气囊的投诉。
河北省消废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常军: 事情发生多了,我们省一级消协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各市消协也不断地有情况报告,车型、车种也不一样,也不都集中在哪几个身上,那么这种情况就说明它带有普遍性。
2009年7月8日, 河北省邯郸市的李先生驾驶一辆福特福克斯轿车与一机动车相撞,在人车发生严重损伤的情况下,车内安全气囊指示灯显示气囊打开,但实际上气囊并未打开。事后李先生与汽车专卖店协商无果,2009年9月5日,李先生向河北省涉县消协提出申诉。
2009年7月20日,河北省石家庄霍女士的比亚迪F0轿车与一辆突然转弯的面包车发生正面追尾,比亚迪车前部完全变形,车辆几近报废,人员伤势严重,但气囊没有打开。事后比亚迪4s店认为,气囊不开是因为角度不对,力度不够所致,拒绝赔偿。2009年7月27日,霍女士向河北省消协提出申诉。
还有,比亚迪f3,车主鞭车讨公道;奥迪A6,8个气囊全部都不开;丰田凯美瑞因安全气囊未开出现消费纠纷。
另一种情况就是不该打开时气囊却突然打开——无故弹出的帕萨特安全气囊;帕萨特气囊自爆致死一岁儿童;比亚迪f3安全气囊无故弹出。这些有着相同遭遇的人,当他们询问厂家关于气囊的问题时,听到的解释却是如出一撤。
河北省消废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常军:每一次都会是这样一个情况,厂家就来强调三度,角度、撞击力度和行驶速度,是不是满足它原来设定的条件。用三度事实上看就是在搪塞消费者的主张。
目前在汽车投诉案例中,有关安全气囊的投诉越来越多,而这中间得到责任认定和有效赔付的十分少见。究其原因,对于安全气囊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打开,或不打开,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让消费者在和厂家的谈判中往往处于被动。
河北省消废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常军:作为我们消费者协会看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很为难,一个是国家在这一方面我们并没有一个标准,安全气囊它的弹出条件和它的技术安全的规范,没有这方面的情况,我们没法参照任何东西来衡量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弹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弹出。
孙副秘书长认为,在缺乏标准的情况下,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厂商对待消费者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河北省消废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常军:我们挑这个理,我们建议国家尽快出台这个,其实并不不是我们根本的目的,只是一个建议。根本的就是应当以人为本。作为我们生产者、研发者就应该加速对这个环节的安全关照。跟我们的国家协调起来,建立这样的完备的制度,机构和这样的组织,和检验评估程序, 我们不能再用更多的人生命和血去换这一部所谓的标准了。
不久前,四川、河北、天津、辽宁、江苏、江西六省市消协或消委会联合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递交了《关于尽快出台汽车安全气囊国家标准的建议函》,针对汽车消费领域中的潜规则和安全气囊国家标准缺失的问题,呼吁尽快制定并出台汽车安全气囊国家标准。
关于汽车安全性,专家认为,相对于安全气囊,安全带的保护作用更大些。所以,开车坐车都别忘记系好安全带。还有,对于这个要求比较苛刻的气囊,咱们平时不要敲打和撞击安全气囊所在的部位,更不要用水直接冲洗气囊装置;开车的时候,驾驶员身体要紧贴座位,不要前倾,万一气囊爆出来,打着人那力量可大了。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