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捕归案
就在警方为抓人感到棘手的时候,泰来县铁路民警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说泰莱县公安机关有一位民警对当地有前科劣迹的重点人口非常熟悉!找到这位民警,很可能就一下找到疑犯!警方立刻拿资料找这位民警辨认!
经过民警辨认,偷包的男子很像一个叫杨雪松的人,这个人1991年曾因抢劫被判刑八年;1997年因偷盗被判刑两年。杨雪松会是警方苦苦追查的偷包窃贼吗?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警方调出杨雪松的户籍照片,并找到男子在白城火车站曾进去过的那个存包店,将照片拿给店主辨认。
在杨雪松家,警方将正准备外逃的杨雪松当场抓获,并缴获了全部赃款和赃物——至此,2084次列车行窃案成功告破。
经审讯,杨雪松对自己的盗窃行为供认不讳。
当火车快到白城车站时,杨雪松独自流窜到母先生所在的车厢,看母先生已经睡着,而背包就放在茶桌上,于是杨雪松起了歹心,他轻轻碰了碰母先生作试探,见熟睡中的母先生没一点反应,就顺手牵羊拎走了母先生的背包。
此时,列车进入了白城站,杨雪松抢先下车,担心母先生发现追赶,他一路小跑,出站,先把包给存了起来,之后又和看病的三人碰面。杨雪松的所作所为,同行老年妇女及两名年轻人并不知情,也许杨雪松以为三名看病的旅客可以给他作掩护,没想到,由于他们四人大部分时间都在一起,三个人,特别是老年妇女独特的体态,反而给警方提供了可贵的追查路径,警方一开始以为四人为同伙,询着他们出站、看病、返回泰莱的路线,最终找到了偷包的杨雪松,也还了三名看病旅客的清白。
案件启示
这个案子最扑朔迷离、也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和窃贼同行的三位进城看病的老乡,从头至尾一直被蒙在鼓里不明真相,却让警方怀疑成犯罪团伙了,其实人家是清白无辜的!窃贼也耍了个小聪明,候车室偶遇老乡,本以为拿这三位当挡箭牌保护伞,可没想到却成为警方破案的突破口了,您看,去饭馆吃饭怕食物过敏,去医院看病挂了一变态反应科的号,去车站排队买连号的返程车票,这些独特的地方都是警方抓捕杨雪松的关键!所以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以前是怕隔墙有耳,现在是怕房梁有眼,还是电子眼,而且无处不在,你说你能跑哪去?!
再说母先生值得反思的地方,出门在外难免有个疏忽闪失,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对不对?但母先生以为把包放在自己眼前的茶桌上,盯着它就丢不了了,其实这么做反而给了窃贼的机会,起码一看就知道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