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直接投资为286亿元,如果加上车站这类配套建设投资,财政总预算将达到3000亿-4000亿元。较之以往历届世博会,堪称史上最贵世博会。上海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持平,不赔不赚。”(2月7日《成都商报》)
财政投资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纳税人的贡献,投资过多的话,不仅增加纳税人负担,而且有可能挤占其他公共投入。因此,纳税人有理由追问:是否有必要投入这么多?上海世博会的目标究竟是办史上最贵世博会还是办史上最好世博会?
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投资预算过高。据报道,上海市政府确定的投资额度比政府智囊机构的“非官方”预算要高。我以为,智囊机构的预算应该不会低,政府确定的投资额度比智囊机构的预算还要高,这就让人质疑政府是否有意多花钱、要面子?
不可否认,上海世博会的投资,很大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地铁、道路、环境设施等,不但是为了支持世博会,也有利于改善公共设施。但是,政府财政投资的每一分钱是否都用在了刀刃上?资金有没有被浪费、挪用、贪污?还是值得追问的,有关方面也是需要警惕的。我建议,最好把投资明细公之于众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再来看效益。从北京奥运会的效果来看,上海世博会的社会效益是无须质疑的,但经济效益能否让公众满意是个大大的问号。上海的目标是:持平,不赔不赚。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样的目标不是很让人满意。北京奥运会盈利超过10亿元,上海世博会难道不能有一点盈利吗?尽管世博会与奥运会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但也不能放弃盈利追求。
在我看来,要想让上海世博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必须要坚持节约的理念。如果上海世博会坚持节约理念,不搞面子工程,相信更有利于中国形象,这是社会效益。坚持节约理念,适当控制投资的话,经济效益无疑就有了。
众所周知,我们不少城市热衷于追求“之最”,要么和现实比,追求亚洲之最、世界之最,要么是拿历史来对比,追求史上之最。所追求的摩天楼、摩天轮、摩天塔等等,其实都是重面子的体现,上海迪士尼也曾追求“世界最大”。北京奥运会因为坚持节约理念赢得不少掌声,我以为今后在中国举办的国际重大活动将会越来越多,上海世博会有必要成为节约的榜样——不求最贵但求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