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9日下午4点,网辩首次两校PK赛打响。国际关系学院的辩手将和中国人民大学的辩手展开激烈论战。
搜狐网辩走进校园活动第十站:国际关系学院VS中国人民大学,辩论话题:流动人口是否有利于城市发展? div>
近年来,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有人认为,流动人口增加把城市的资源占去了,城市人怎么办?这将扩大城市失业群体。如果过多的流动人口都集中到城市来,就会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也有人认为,流动人口为大都市的建设、扩展和服务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和低端消费群体,从投入产出的比例关系上说,有利于降低成本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好似“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城市流动人口问题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我国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有效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本文拟在分析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利弊的基础上,探讨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一、流动人口现状及其问题目前,我国共有流动人口8000多万,相当于德国的总人口,其中由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为6000多万。如果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超高速流动得不到控制,到2000年由农村流往城市的人口将突破一亿人。
城市流动人口,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单位用工,这类人组织化程度高,易于管理。
第二类是建筑用工,组织化程度也较高。
第三类是社会用工,如外地来的保姆、装修工等。
第四类是游动人口,如拾破烂的、无业人员等,这类人的组织化程度低,最难管理。
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正效应。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形成了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产业大军。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城市面貌的改观,城市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没有一项能离开流动的民工。更为重要的是,农民工填补了城市某些职业的空缺,流动的农民工干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重活、脏活、累活。
第二,农民外出做工,是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外出民工能创造大量的劳力收入。
那,流动人口是否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欢迎大家加入搜狐网辩,一起来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