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广汽集团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一种闷声赚大钱的企业。不管是和丰田的合资还是和本田的合资,产品的销量的是极其畅销、利润率得到极高的回报。虽然在产销量上并不引人注目,但人尽皆知广汽的赚钱能力是靠合资制造收益。但无论什么事物都有两面,在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广汽早已给大家是外资组装车间的口碑,毫无自己产品研发能力,所以广汽上市后,急需扩大自己产品布局,9月3日借机上演传祺,但基于市场上强劲对手,以及广汽自主品牌薄弱, 综观来自广汽的各类新闻,广汽是要借力资本市场做自主品牌,无论是建工厂、造研发中心,或者什么开放式的研发模式等等表象的东西,都不是成功广汽传祺“四不像” 国内市场不买账之本。要想在高端市场博得一份空间是“奢望”。
在自主品牌中,很少有厂家以如此之高的起点开始自己的自主品牌发展道路。常规而且现实证明行得通的路线是吉利、奇瑞开创的那种由低到高的渐进式发展。由低到高适合于吉利、奇瑞这种白手起家的汽车企业的实际情况。广汽在制造中高端车型方面恐怕国内尚无出其右者。但高点起步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毕竟一个中高端品牌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去让消费者接受。而价格手段在这一领域并没有低端市场那么具有杀伤力。因此在与不少国际知名品牌竞争中,“传祺”若想顺利打开局面是“空谈一场”。
其实还有个问题值得考虑,广汽以如此之高的起点切入自主品牌。那这如此之高的起点中到底有多少是广汽自己的东西?广汽自主品牌的来源中,日系品牌是不是都立足于中高端品牌?在丰田召回门之后,日系车的品牌地位明显下降,广汽自主身在其中能逃脱相关影响吗?抑或有媒体称,广汽自主品牌是基于某日系产品开发的。千万不要忘记,本田、铃木、雅马哈在摩托车方面已经吃够了被中国企业模仿之苦了,眼看着中国企业在模仿中获得了自主研发能力,甚至在一些领域超过了日本摩托,如今在国际市场上与日本摩托一争高下。日系车企在这方面是有过深刻地反省的,因此在汽车领域处处设防,决不允许摩托车的问题在汽车领域重演,而广汽要的就是重演摩托车的历史。如今,中日双方既是合作伙伴关系,又是一种战略上竞争关系,如何协调这种战略取向上的矛盾,这是广汽要长期面对的难题。广汽之前并无开发自主品牌产品的经历和技术积累。众所周知,产品档次越高,其开发难度越大。也许有人会说,凯美瑞和雅阁都是广汽制造出来的。但制造和车型开发是汽车整个链条中完全不同的两个环节。丰田、本田可以把凯美瑞和雅阁弄到广汽来生产,可丰田和本田决不会把两款车型弄到广汽来开发。开发车型的过程要比制造环节复杂得多,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多得多。所以就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个广汽的高起点有多少自主的含金量。
在审视广汽的时候,不应简单地看其投资了什么项目、投了多少钱,关键看能给投资人带来多少回报。如果不能给投资人带来回报,或者带来的回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再遇到负面消息,企业纵有再大的雄心壮志也是枉然。从这个意义上讲,广汽上市是自主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离“攻城略地”还差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