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五一”期间,大批的志愿者前往佛山市的福利院养老院进行服务,但人数过多导致很多老人被重复服务,部分老人感到身体吃不消。福利院长表示,不要让志愿服务成为走过场。志愿者到社会福利院或敬老院做志愿服务,陪老人聊天解闷,缓解独居老人们的寂寥,本是好事。但最近,佛山市福利院的老人们却因此而烦恼不已。每到周末,有时一天要来五六批志愿者,为了接待他们,老人们都感到身心疲惫。[我要评论]
要真心做好事,就不要搞形式主义,不要动不动“整景”。就像那些老式的照相馆,为了渲染气氛,预先弄了些布景,好像被照的人物真的身临其境。“孙悟空到此一游”。这种小儿科的做法,做多了连自己都烦,何况旁观者及福利院的老人?既然是充当志愿者,为社会,为老人做好事,就应该把好事做好。平时不去,过节假日扎堆去,一天五六批,甚至十来批,不要说是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的老人,哪怕是正常的健康人都会感到烦躁[我要评论]
孩子们这么做我们也能理解,这么多的孩子他们牺牲了自己的难得的五一假期,不管他们的目的为何吧,不管他们是为了盖章好回学校交差,还是真心的为了福利院的老人服务,他们终归是做到了一点,他们来了,比起那些在电脑前面对别人行为妄加评论的人来说,这已经很难得了,况且他们的行为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为以后志愿者服务的规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想造成这种现象并仅仅是孩子们的原因,所以,请善待孩子们的爱心,虽然过度了点。[我要评论]
献爱心是好事,志愿服务也是好事,但是好事扎堆,过了头则变了味。跟每年的“雷锋日”一样,那天的做好事变得有些流于形式,而一批批的志愿者周末、节假日去福利院给老人们服务,本来是值得称赞的事情,可如今的却给老人们带来了困扰。仔细想想,这样的志愿服务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在我们“志愿服务”之前,我们先问一下对方需不需要我们“服务”?何时需要我们“服务”?都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服务不是更好吗?[我要评论]
对于志愿者来说,发自肺腑的对孤寡老人、福利院的老人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鲜活的元素,这些才是关键,而不是看你去福利院的频率高低与否。我们不能排除个别志愿者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志愿者工作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为福利院老人们服务,所以,建议志愿者们能经过短期的相关培训后再献出自己的“爱心”,让志愿服务不只是频率高,更要是品质高、效率高。[我要评论]
曾有志愿者说,大学期间,学校经常组织大家去敬老院“献爱心”,一说到“献爱心”谁都无法拒绝,于是每次都不太情愿的到福利院里与为老人服务,大多是打扫卫生之类,偶尔也会有活跃份子唱歌、跳舞等。我们不愿意去,并不是缺乏爱心,只是这每次的活动大多都是以其功利性目的参加的,或者直接可以称之为一场作秀。当你开始干活时,总有相机给你拍照,挡都挡不住。而且每次出发前还要拿着旗子宣誓,一路浩浩荡荡恰似官员巡城。虽是个别案例,但不得不让人思考,这样的志愿服务有意义吗?学生被志愿,老人们也被服务,与事的双方都不情愿,那组织献爱心的学校是否该认真考量一下呢?志愿服务要的是双方自愿,不是被志愿,也不是被服务![我要评论]
其实造成这种情况我们不的不说跟现在的志愿服务制度有关系,什么样的人适合来做义工,做义工有没有一个申请的流程,做义工的时候需要主意一些什么问题,这些都是来之前需要考虑清楚的,我们不能为了走形式就蜂拥而来,更不能因为给福利院造成了困扰就谴责那些来献爱心的人。而是应该在问题之上找出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让爱心不再是累赘,编者的意见就是大家可以分流一下,或者在爱心高峰期的时候采取其他的措施来献爱心,比如说捐款捐物,或许这样的行为对于他们来说更实在也说不定。但愿我们的社会多一份爱心,多一些发扬光大爱心的方式方法,使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我要评论]
现在志愿者队伍已日趋专业化,提供服务类型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要根据对象不同,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老人和小孩在个性、情绪、身体状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才能保证服务真正起到实效而不是流于表面。”同时,因为每个人生活环境的不同,有时候组织者没办法了解被服务对象的需求,有时候提供的服务可能不是被服务对象最迫切需要的,这就需要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一个制度,可以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做一些民意调查,确保服务与被服务能对接上。有爱心是好事儿,让爱心献得恰到好处更是好事儿![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