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搜狐 1976年唐山大地震-搜狐
sohu_logo
1976年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1976年唐山大地震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惨重现场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震中区烈度11度,地震波及天津市和北京市。这次地震集中在工矿企业集中、人口稠密的城市,造成242419人丧生(包括天津等受灾区),100多万人受伤,15886户家庭解体,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数十万居民转眼变成失去家园的难民。

概况:

公元1976年7月28日,中国北京时间3时42分53.11秒,   唐山地震真实场景东经118.1度、北纬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比日本广岛原子弹强烈400倍的猛烈爆炸发生了。 中国唐山市突然发生里氏7.8级(国外测量为8.2级)强烈地震,仅仅几秒钟后,唐山被夷成废墟,656100多间民用建筑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   中国首都北京摇晃不已,天安门城楼高大的梁柱痉挛般地"嘎嘎"作响。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宁夏,从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这一华夏大地的人们都感到了异乎寻常的摇撼,一片惊惧。天津市房倒屋塌、摇晃和震响惊醒了正在该市访问的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

各界声音

1976年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时解放军救灾场面

在这个惊恐万分的时刻,在一座城市被大地震颠覆了的时刻,人民最信赖的子弟兵,从四面八方向唐山迅速集结。他们穿越了暴涨的河流、被地震斩断的道路,甚至穿越了生死,星驰而来。

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急速响起扣人心弦的警钟声,世界各大通讯社当日向全球公告了灾难消息——美国夏威夷地震台宣布:中国发生八点一级地震,震中在北京附近。   

美国地质调查所宣布:北京东北约100英里,北纬39.6,东经118.1度,发生八点二级地震。   

香港的英国皇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发生8级左右地震,震中在北纬39.6,东经118.1度,距唐山极近。   

中国台湾"中央气象局"称:大陆北部发生8级地震,震中在北平东部135公里附近。 凌晨四点三十分。中国国家地震局收到南京、兰州、昆明等十个台的报震急电,其中六个台给出震级,但数据彼此悬殊甚大,有的定在八级以上,有的定在七级以下。至于震中只有粗略的"北京附近"的估计。   早晨六时。中国电信局报告,在与全国各地联络中,唯独唐山地区电话通信中断,呼叫若干次,均无回音。   

中国新华通讯社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向全世界播发了以下消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中国在几天后再次公布了经过核定的地震震级:里氏7.8级。   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已经在一场没有预报的特大地震中夷成废墟。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公布了以下数字: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轻伤544000人。本世纪世界最惨痛的地震灾难发生了 ...[我说两句]

十年重建

1976年唐山大地震
废墟上的重生:唐山的新貌

骤然回到原始时代:   

简易城市存在了10年,“1986年唐山大地震10周年的时候,市区有98%的居民搬进了新房,1988年10月则全部迁入新居。“   人们就是居住在简易房里,开始了唐山的重建。   

农村包围城市:   

1977年5月14日,3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技术人员参与制订的《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了国务院的批准,这一规划,后来1982年和1984年两次进行了调整。规划通过后,经过一些试点,“1979年下半年大规模的重建开始了”。程才实说。   

白天黑夜都在施工:   

新华路,那时就已经是唐山市的主干道。地震以后,改名为新华道,实行分段建设,以市中心和建设路的交叉口为界,西边为新华西道,东面为新华东道,1985年最终完成建设时,路面宽50米,全长9.55公里,被称为“二十里长街”,也被称为“唐山的长安街”。   《唐山市志》记载,最多的时候一共有11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个援建单位的工人在唐山施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施工现场投入的大塔吊200多台,载重车辆2500多辆。   建设最快的是1985年建成的龙华小区。   

十年建一城:   

1983年以后“清理得都差不多了”。   1984年4月28日开业的百货大楼是新华道上比较早完工的大楼。   程才实认为唐山重建分为三个大的阶段:1978年初至1979年7月,搞试点趟路子;1979年下半年至1984年底,大规模建设;1985年之后,完成扫尾工程。   1986年7月28日,1万多名唐山各界人士聚集在纪念碑广场举行唐山抗震10周年纪念大会,程才实说,“正式宣告唐山重建基本结束”。1990年11月,唐山市政府因为震后重建工作而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我说两句]

电影版:唐山大地震

1976年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宣传海报之一

由冯小刚执导。根据小说《余震》改编,描述1976年唐山地震中,一位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的悲感情节,再一次勾起了当代人们对那一段惨痛灾难的回忆!2010年7月12日,《唐山大地震》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全球首映式。...[我来说两句]

剧情介绍

1976年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剧照

电影《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   

1976年,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   

震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电影《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导演冯小刚说,这部电影的情感力量可以真正传到观众的心灵深处,让人反思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验,是对人“心灵的拷问”。当看到预告片中小女孩从雨中废墟中醒来,周围一片伤亡景象,哭着被人抱走的镜头时,“母亲”徐帆不禁流下了眼泪:“任何一个母亲做出这样的选择都会崩溃,这种情感像喷泉一样从我的身体里爆发出来,很久都难以释怀。”“女儿”张静初在看完预告片后也激动地流下泪水,她表示《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反映中国人情感的动人影片。  

 对于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可能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冯小刚透露,电影的结局还是充满了温情,让人从心里感受到温暖,给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我来说两句]

扩展阅读:

深度调查

survey
Copyright © 2010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