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好的再次感谢正反双方带来如此精彩辩论。我作为一个观众,能够欣赏到如此激烈的辩论,第二点庆幸我不是评委,因为真的太难评判了,双方辩手可以看出做了充分准备,从经济、社会,法律,一直谈到动物世界,引用方方面面知识向我们论证民族企业被外资收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我们看下一个环节,马上进入结辩环节。有请反方三辩进行总结。
反方三辩:今天对方辩手逻辑非常建立,他们把逻辑建立在诡辩基础之上,对民族企业这个概念避而不谈,对建立在民族层面概念上简单归结为市场经济下,法制角度一个平等的概念,而且对方最大的诡辩在于他们在收购的标准上产生了自相矛盾,对方一辩告诉我们收购是指一定程度的控制,后来告诉我们收购是控制权利的转移,一定程度收购是否导致控制权的转移,如果一项东西收购一定股份之后,控制权产生一定程度转移,就叫做转移,二辩告诉我们一个企业收购的时候可以选择被收购,或者不被收购,我这样一组数据80%的跨国并购以失败告终,如果失败的并购还叫并购的话这是什么,这是对方今天狡辩最严重的基础。
第二层基础,他告诉我们内资收购企业和外资收购企业是一样的,可是现在看到一个企业兼并另外一个企业,如果外资收购我们企业,对我们民族企业是有利的吗?我方举出乐百氏众多品牌收购之后被雪藏,无法实现产业升级,甚至无法实现盈利方式,对方视而不见,而这种国际视野背后带来是国际政治的思想的变化是国际文化的入侵,如果对方辩手把这些看作简单的经济交流,简单的文化交流的话,可以看到我们外国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对我们经济控制简直是一把交易的好手。对方一辩刚刚提到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同等重要,事实上收购之后无论近期、远期利益已经不属于他的利益,他的利益从何而来,对方辩手观点实际上建立在第四种狡辩基础上,一方面承认收购是主导权转移,一方面似乎逃避这样一个转移基础。事实上从民族企业来讲,外资收购民族企业最大危害就是主导权转移,失去了一个企业主导权,我们这个企业就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无法实现我们民族品牌复兴,一个企业失去对企业主导权,这个企业无法成为产业链上高端行业。我们被收购企业失去自己主导权问题上,企业发展问题上只能被外国所马首是瞻,我们的经济安全,我们利益何在。对方辩手还存在经济多个问题,你们认为我方的观点只是站立在狭隘的民族基础之上,而我们恰恰站在全球化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全球化首先是多样化,而不是异国化,全球化基础是民族化,是本国企业民族化,这样的基础上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不可逆转,我们握紧手中的方向盘,还是随波逐流呢?相信各位自有判断。
正方三辩:对方在这种激情之下得出结论却难免清醒有余而理性不足,我们可以告诉对方辩手民族企业含义从来不是以注册地划分的,我们知道许多民族企业为了避税,注册地全是海外的。所以即使我们的民族品牌,民族企业他们股份被外资占有,它同样是我们的民族企业。洋装虽然穿在身,但是心依然是中国心。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打交道过程中中国企业一定会吃亏,可是看到中粮根据自己利益考虑选择收购还是不收购,对方辩手说因为企业遇到困难是被迫选择,被迫选择就不是好的选择,我们哪怕留下一个尸体也不愿意给别人分享半个生命,因为尸体可以告诉我们存在着。
第二,对方辩手说民族感情非常重要,关系到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但我们并不是说所有民族感情都是正确,需要引导的,当日本篡改民族教科书的时候,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坚决抵制。我们既然对方辩手承认外资是独立的,如果民族企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带来丰厚利润的时候,外资为什么舍弃利益不做呢,如果一个民族企业有自身生命力的时候,外资收购只能让这种生命力继续蓬勃发展,民族品牌依旧在世界上挂着中国的脸谱。
第三,对方辩手提到文化输出和地域差距等全球化的东西,但是今天谈的是外资收购,这些全球化的问题,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我们面对全球化的问题,不能回避只能接受,只能参与其中,对方辩手坦然承认,但是今天把全球化问题帽子扣到外资收购身上,是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呢。
对方辩手说民族企业把自己血汗钱交给外资,市场经济运行有它的规律,我们知道中国的男足已经百废具兴,如果号召男同志多踢足球利大于弊,如果姚明踢足球一定是穿裆过人,因为姚明大长腿并不适合。我们要包含全球化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最后外资在世界上已经有了老高的运作经验,它进入中国确实给我们带来巨大的风险,而且狼来了并不可怕,我们中国绝不是小白兔,我们是傲首世界的雄鸡,我想中国只有以睿智的心态才能和平崛起,谢谢大家!
主持人:辩论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双方辩手用自己专业知识带来这场理性与思辩的盛宴,接下来把时间留给现场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双手辩手,给他们展开一场辩论。
现场同学:大家好,我想问正方学姐今天辩论辩题是外资收购民族企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利究竟是什么利益呢?当然企业的利益经济利益非常重要,更重要一个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利益,而你方所说的外资收购中国的企业将有利于中国民族企业走过国内的困境,包括引进一些先进技术,使得中国民族企业得到资产重组,但是事实外资收购民族企业将进一步打压中国民族企业市场,并且外资所引进这些技术不是核心的技术,而中国的民族技术在外资前提下只能通过模仿技术,来更新自己的技术,这样得到模仿和更新,绝对不是引领世界经济潮流先进技术,这必将导致中国民族企业自主创新受到严重打压,既然中国民族企业自主创新受到打压,那么中国经济又如何在民族企业这样基石上进一步向世界发展。所以我想问正方,请问你们如何在这样一个利益环节中剖析外资收购企业利益概念这样不同的评判,外资收购企业也许对民族企业发展有利,但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利益的是有影响,希望你们回答我这个问题,谢谢!
正方二辩:民族感情非常重,您说引进先进管理和技术以后只是模仿,但是我要是看看到比如劳斯莱斯依然是英国皇家顶级轿车,可是其中被大众收购一次,又被宝马收购一次,为什么劳斯莱斯现在还是顶级轿车呢,技术在改进中得到跨越的,并不是被收购之后不能再发展。还有一个国家利益的比较,首先我们要看一个国家不能狭隘看我的一个企业怎样,我们的一个产业怎样,应该放在更宏观位置,看整个在全球经济实力排位,经济影响力,文化渗透力等等多方面,为什么我说他对中国来说是利大于弊呢?因为中国现在是在以一个海纳百川宽阔胸襟面对未来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们加入WTO,我们做出很多调整,为了实现互利共盈,为了更好的利用国外资金,为了利用更好的管理理念从而带来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以及综合实力的改变,我相信从每个层次看都是利大于弊的。谢谢!
现场同学:谢谢主持人,我想问的问题,首先要问正方一个问题,然后问反方一个问题,先问正方,正方说法律,正方说通过法律规避一些收购行为中所存在潜在风险对吗?
正方二辩:是的。
现场同学:正方三辩理直气壮说了一个美国有法律,那美国为什么金融危机呢?我国提倡以法治国,以德治国,资本主义是以法拜德的资本家还少吗?反方一直说大灰狼吃小白兔,当大灰狼吃了小白兔之后,小白兔肯定没有,本国企业被外资企业收购之后,民族企业也消失了,其实民族企业说企业很空的概念,我们品牌上实实在在的,是我们工人,是我们车间,很多民族企业通过引进外资,通过被外国企业收购养活了多少张嗷嗷待哺的嘴,多少濒临吓倒的职工保住饭碗,甚至为更多其他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我想从社会上,从我们就业角度来讲,从养活我们人,养活我们的劳动者的角度来讲,是不是可以说一下什么叫做消失,什么叫做不消失?谢谢!我表达完观点,正方反方可以选择是否回答我的观点。
正方三辩:我选择替反方回答问题可以吗,我想请反方一会儿替我回答问题。您说企业实实在在几千万嗷嗷待抚的嘴,我想外资企业也同样是这么多嗷嗷待哺的嘴,我想中国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十三亿,十几亿嗷嗷待哺的嘴。
正方三辩:正是监管没有到位才会产生金融危机,这并不是法律存不存在的问题。正方同学说到我心里,我们提到还有一个重要概念,是对方一直在给我们打马虎眼的,就是收购这个概念,就是主导权的转移,一个企业主导权,自有品牌,科技创新,自有知识产权都被转移了,这个企业如何有自主权呢,这个企业虽然有厂房和工人,就像万里长城砖墙在,现在外资进来可以解决一定问题,比如就业问题,我们不能永远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我们就业问题,否则当危机来的时候,为什么东南沿海那么小企业纷纷破产,我们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呢,即使他们现在有工作岗位,而我们发展方式没有可持续性的,我们到头来又将失去掉工作岗位,而外资来只能跟随他们,我们即使科研研究,那也是中国研究,也不是中国所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如何跨越他进行发展呢,别忘了你只是成为别人一个子公司,成为他的集团内部,你的品牌或者被雪藏,你永远失去了在市场上多面开花,全面发展的机会,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